通知公告

人才引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人才引进 -> 正文

浙江传媒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7-05-29   点击量:

“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16〕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10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符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大学”要求的人才队伍,现就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人才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推动学校事业长足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近五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层次明显提升,人才素养逐步增强,建立起了基本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人才队伍。但随着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引才和留才两方面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学校“申硕、更名大学”的关键时期,人才队伍作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保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当前,与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我校在人才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缺乏”,即高层次领军、拔尖人才缺乏、高水平教学科研创作团队缺乏、高质量创新创作成果缺乏;“三个不完善”,即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的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六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人才层次、人才结构、人才机制、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不适应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人才引育工作中还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审核把关不严、程序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利于贯彻实施中央、省委人才新政,有利于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传媒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强化优化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综合实力,有利于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中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树立“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完善“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创新“引育并举”的方式方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为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大学”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

(三)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全面分析学校人才队伍现状,找准薄弱环节,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政策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为支撑、以人才优质服务为保障的综合性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强化人才工作措施,提高人才工作实效,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个体与团队并重、国内与国外并重、教学与科创并重、存量与增量并重、正式引进与柔性引进并重、基础师资与名师名家并重、学校主导与学院主体并重,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分类开展人才培育工程,发挥各类人才在办学全局中的支撑作用。充分调动全校各方面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使全校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建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

1.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统领制约着学校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定了学校的类型、特色、层次和水平。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人才是学校强化内涵建设,创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大学”的核心要素和基本依托。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学校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2.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牢固确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使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理念。把使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好急需人才、引进好高端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中心内容。

3.人才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学校“申硕、更名大学”的目标和主线,以学科为引领进一步促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发展,以人才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真正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科学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围绕科学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以科学发展的标准来检验,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竞争力。

(二)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1.着力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学校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组织、人事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校领导和党校办、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教务处、科研与创作管理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重点抓好科学谋划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部署重大人才工作、领导制定重要人才政策、着力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团结吸引重要人才等工作。

2.努力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格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依据部门职能,科学划分有关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努力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教学、科研等二级单位具体实施,全校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牵头抓好人才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品牌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开发、重大平台推进、工作考核督查、突出典型宣传等工作。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科研与创作管理处、教务处、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重点抓好学科规划、成果认定、业绩考核、等效评价、经费投入、后勤保障等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专家组织的咨询、评议作用。

3.切实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放,发挥二级用人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督促各二级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推进人才强院(部)、人才强系、人才强学科建设。强化二级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职责,把人才工作纳入二级用人单位领导班子的任期考核。

(三)完善“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1.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凡涉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政策、重大活动安排等,应提交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重大事项要报学校党委审定。研究制定人才工作重大决策和部署,应该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并要注意上下衔接和政策配套。

2.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委部署,及时将年度人才工作要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二级用人单位,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建立完善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重大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重要人才政策制定部门协同机制,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党政领导联系重大人才平台、重要人才项目和重点专家人才制度,健全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加强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定期研究分析人才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4.完善督查评估机制。采取任期考核、年度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跟踪指导、绩效评估和考核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年度报告考核会,做好总结、考核、研讨、部署工作。

(四)创新“引育并举”的方式方法

1.加强人才规划的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学校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引育规划,结合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实际,明确引育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优先次序,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统筹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分类开展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教授名家“领鹰工程”、中青年骨干“强鹰工程”、青年教师“飞鹰工程”。坚持按需引育、以用为本,真正做到既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2.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引领,加大支持投入力度,采取“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立状子、给位子”等措施,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拔尖人才。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促成“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才”。完善领军、拔尖人才聘任制,探索实施“特殊津贴制”或“年薪制”试点工作,以合同管理的形式明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聘任期限、目标任务和考核形式,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用人机制。

3.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实施“团队培育计划”,重点引进和培育领军、拔尖人才的教学、科研、两创(创新创业)团队。引导团队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承担各类国家和省重大教学科研创作项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发挥重点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人才培养功能,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学、科研、两创骨干和国内外知名的领军、拔尖人才。

4.加强人才梯队培养。把培养和造就中青年骨干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实施“浙传学者”选培计划、“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三名”工程等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采取提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措施,积极为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造成才机会,培养具有发展潜质的教学名师、科研名家、创作名人,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5.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若干意见。以“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为依托,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引进学校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海外人才。加大投入、拓宽渠道、扩充数量,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高校、研究机构进修、访学。鼓励中青年人才积极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支持人才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

6.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实施人才分类评价,以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各类人才队伍的职业发展体系,完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保持各类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统筹推进管理服务队伍、教学科创支撑队伍、后勤产业经营队伍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7.加强人才引进审核工作。严把引进人才审核关,全方位核准核实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关系、任职资格、师德师风、学术业绩、学术道德、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等,确保信息真实性,防止弄虚作假。规范引才审核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工作规则和审核程序,建立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海内外同行专家在人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评估引进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人才引进风险评估、预防和处置机制。

8.加强招才引才程序管理。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原则,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强引才自律和约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人才引进手续,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重要稀缺人才的引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9.加强聘用合同制管理。聘用合同要明确学校与受聘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完备、条款明晰、目标合理。强化法制意识和契约意识,责任双方应认真履行合约,及时兑现承诺。聘期内主动提出离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的,当事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完善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10.加强聘期考核评价工作。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目标管理和聘期考核,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考核以师德师风、创新质量、业绩水平、服务贡献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或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以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为纽带的人才集聚流动机制,健全规范的人才准入、流动和退出机制,实行开放、动态的组织人事管理模式和团队整体业绩考核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按照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使绩效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学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人才工作情况作为向学校党代会提交工作报告和二级党委(总支、直支)书记党建专项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二级用人单位党政负责人要带头抓人才工作,并将人才工作纳入二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总结述职的重要内容。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形式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二)强化人才工作理论指导。宣传普及科学的人才观,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深化人才工作的认识,以超常的思路、超强的举措、超凡的力度,发现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健全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和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完善重点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

(三)加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将人才资源的投入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投入的重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并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才投入的比例。加强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支持二级用人单位建立人才发展基金。

(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着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用才的人才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定期组织“浙传英才”评选活动,集中开展各类优秀人才表彰宣传活动。

相关链接

|

人社部 教育部 人社厅 教育厅

版权所有:浙江传媒学院人事处        通讯地址:中国·浙江·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