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3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为主题的“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评审后,大赛共评出个人(团队)奖一等奖30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99项;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教学设计创新奖等专项奖19项。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王一婷副教授领衔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团队(成员:于舸、赵歆喆、傅婷玉)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前接《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后续《新闻播音》等课程,是《中国播音学》的核心理论,播音史、播音业务及所有创作系统都植根于此。课程建构了合目的、合规律的独特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特色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掌握“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能力,追求实现语言主体话语权的高效、高质、高雅、高深,达到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
课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接媒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趋势,立足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一专多能”的岗位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宗旨,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播音主持传媒人才,于2020年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王一婷表示,此次团队在教学创新大赛中着重思考整个课程体系应从哪个小点切入,怎样“以本为本”,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创新改革;以及怎样把当下行业、专业现状和教学改革的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等问题。
大赛历时将近半年,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4位团队成员精心打磨参赛材料,如录制教学视频,撰写教学创新报告,准备现场汇报课件等,并多次参加实战预演,最终在比赛上完美呈现。
本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创新沿着播音主持创作“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独特艺术路径,分类培养,差异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重于基础
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及审美教育。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及高阶的审美鉴赏力及艺术感受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宽于视野
深度融合新媒体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平台,完善专业理论与实践训练体系,打开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3.厚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独具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在教学中要重视和挖掘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发展,创新传播渠道和方法。
4.成于人生
在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特点也更加突显。课程探索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自王一婷担任播音主持基础教学部主任以来,在她的推动下,团队将本部三门主干专业课程全部实现了视频课程制作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制定校内课程达标体系,编撰达标训练材料。教学部的年轻老师成长迅速,分别斩获省微课大赛一、二、三等奖,基础教学部也获评校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础教学部再次作为典型案例分享成果、介绍经验。
在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中,《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教”、价值体系的“育”、创新体系的“做”的融合,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统一,“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双提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那曾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王一婷引为至理。她始终坚信,教师要让孩子对这片土地、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自己得首先呈现出对孩子们、对专业真心的爱,而这也正是王一婷在课堂上坚持呈现的内容,并一以贯之。
作为青年教师,王一婷一面向前辈虚心请教、揣摩教学方法,一面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实践能力不落伍。从教十余年来,她始终坚持在一线实践,从浙江广电的《1818黄金眼》《爱心行动》《交通900》,到杭州文广集团的《健康起义》,她紧跟前沿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正因此,她保持着初登讲台时的本色:情感上使学生亲近信赖,业务上更使学生口服心服。
近年来,技术手段剧烈革新,媒体环境群雄逐鹿,移动互联网语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们,思维活跃、理念超前。王一婷意识到,如果不革新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年轻人们的兴趣,他们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基础更无从谈起。
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上,她创新“力正思想、力守基础、力求创新”的“三力”教学理念,在有声语言创作的核心视阈里,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价值观、人生观。
此外,她还创新了“TOPO”教学模式:Theory+Online+Practice+Offline,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导向、支架式教学、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形式贯穿运用于教学之中。在课程教学目标上,王一婷注重“STAR”素养培养:Speak演说+Talk谈话+Arts艺术+Read阅读,注重艺术浸润式教学,与学生共同营造既有态度、又有高度、更有温度的课堂。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从教至今,校内校外,王一婷收获频次最多的称呼是“女神老师”。然而,她在心底里始终藏着一句话:那美并不源于我自己,而是源于和你们互动的每个瞬间。
为做好参赛选手的遴选,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组织校赛、省赛选拔赛,并于全国赛备赛期间对参赛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邀请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专题辅导,并且多次组织模拟演练,对教学创新汇报、专家提问、PPT美化、仪表仪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
近年来,我校注重提升高等教育的课程质量,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我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推动以赛促教,赛培融合,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
据悉,本次大赛共有1071所普通本科高校的50386名教师参加校赛;12625名教师参加省赛,其中主讲教师3981人,团队成员8644人,覆盖13个学科门类;主讲教师中,正高职称1187人,副高职称1470人,占参加省赛主讲教师总人数的67%,高级职称教师参赛比例接近70%。7月27-28日,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198门课程的300位教师(含随行团队教师成员)参加由复旦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王一婷老师作为浙江省特等奖入围全国比赛。本次浙江省选送团队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